您身邊的健康墻面專家!
咨詢熱線:135-4523-1454 / 173-7126-7730
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9-15 13:33:35
在裝修的時候,往往沒辦法及時發(fā)現一些裝修的問題,只有等到入住一段時間或者一年之后,就會發(fā)現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。墻面問題最為常見的就是受潮起皮脫落的問題,不僅非常影響美觀,整個家居的顏值都會大打折扣,因為墻面是家中第一眼就會看見的地方。
墻面泛堿是建筑物的一種常見病害,根據不同成因和表現方式, 有泛霜、泛白、析白、起霜等多種叫法,是建筑材料內的可溶性鹽堿隨溫濕度等外部環(huán)境的變化,在吸收水分、水分遷移、水分蒸發(fā)過程中發(fā)生物理、化學反應而使建筑材料破壞的一種病害現象。墻面遭受侵蝕破壞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差異,常見的有 返潮、粉化、起鼓、開裂、剝落、發(fā)霉、結晶等現象。
泛堿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類型:初次泛堿和二次泛堿。
初次泛堿是在施工數天或數周后砂漿的凝結和硬化過程中發(fā)生,由于砂漿中多余水分向外遷移或者由苛刻的氣候條件(低溫、高濕)引起的碳化反應;
二次泛堿可以在施工數月或數年后發(fā)生,由于砂漿與水接觸(如濕汽冷凝或水的滲透),處于干濕循環(huán)狀態(tài)下而發(fā)生。 通常二次泛堿較初次泛堿更嚴重。墻面泛堿如下圖所示:
泛堿形成的機理
要想解決墻面泛堿問題,必須弄清楚墻面泛堿形成的機理。墻體通常由混凝土構件、砌塊、砌筑砂漿、抹灰砂漿、裝飾層材料組成,除裝飾層外,組成墻體的其他材料都可能會發(fā)生泛堿現象。墻面泛堿根據墻體各個組成材料的不同共有以下幾種形式。
1.墻體混凝土構件泛堿
墻體混凝土構件的主要材料為水泥水化物,即硅酸鈣凝膠和氫氧化鈣晶體?;炷羶炔看嬖诳v橫交鏈的縫隙,且與外界相通,當構件縫隙受水侵蝕后,氫氧化鈣晶體結構會被破壞,與二氧化碳發(fā)生反應,生成碳酸鈣沉淀物,同時由于碳酸鈣和氫氧化鈣晶體有一定溶解度,會形成碳酸鈣和氫氧化鈣混合溶液。該混合溶液在水的滲流作用下通過縫隙到達混凝土構件表面,當水分蒸發(fā)后,碳酸鈣、氫氧化鈣則分別以粉末、絮狀晶體的形式附著在混凝土構件表面、縫隙處。
2.砌筑砂漿泛堿
砌筑砂漿和混凝土的細骨料,使用了大量海砂或機制砂,因而含有大量的堿鹽成分,如碳酸鈣、碳酸鎂和氧化鈣,這些堿鹽容易與水反應,并溶解于水中,形成碳酸鈣、氫氧化鈣、碳酸鎂溶液,這些混合溶液在水的滲透力作用下到達混凝土、墻體抹灰層的表面、縫隙處,在水分蒸發(fā)后會析出粉狀、顆粒狀鹽霜。
3.砌體砌塊泛堿
因節(jié)能和環(huán)保的需要,現在建筑物墻體砌塊大多采用頁巖、混凝土砌塊,這些材料中都含有水泥、砂及少量黏土,當有水存在時,它們會水解固化形成氫氧化鈣、碳酸鈣、碳酸鈉、碳酸鎂以及硫酸鈉、硫酸鉀等,并溶解于水中,形成混合溶液?;旌先芤罕粷B透水帶到砌塊表面或縫隙處,待水分蒸發(fā)后,析出的泛堿物質則附著在墻體表面和縫隙處。
4.墻體裝飾層泛堿
墻體裝飾層一般為瓷磚、石材或膩子乳膠漆等,這些材料本身不會發(fā)生泛堿,大家看見的裝飾層泛堿只是表面現象, 真正的泛堿發(fā)生在墻體內部、基層處。墻體泛堿,實際是混凝土、砂漿中的水泥、細骨料如海砂和機制砂、墻體砌塊這些含有堿鹽的材料發(fā)生泛堿現象共同作用的結果。附著在墻體抹灰層表面以及縫隙處的泛堿物質不斷堆積,會產生較大的向外膨脹力,容易造成瓷磚或石材裝飾層空鼓、導致膩子乳膠漆裝飾層開裂、空鼓、脫落,同時在墻面基層(抹灰層)形成白色絮狀、粉狀或顆粒狀泛堿物質。
要徹底解決墻面泛堿問題,須根據墻面泛堿的部位,對其產生原因進行分析后,制定和實施有針對性的治理對策。具體怎么做呢?
01、嚴把材料關
查驗所用材料的出廠合格證,禁止使用硅酸鹽水泥和海砂;使用的混凝土和砂漿,嚴格按照設計配合比進行,杜絕水分超標形成空隙;嚴格控制外加劑摻量以提高抹灰砂漿的抗?jié)B性和密實度。
出現泛堿問題最多的情況就是衛(wèi)生間,衛(wèi)生間內外墻的處理十分重要。
02、衛(wèi)生間內墻面處理
(1)拆除衛(wèi)生間內墻面裝飾瓷磚、防水層、抹灰層后,檢查預埋管路有無破裂或接頭,經確認無管路滲漏或進行妥善處理后,對墻體基層進行清掃。
(2)使用混凝土界面劑對內墻基層空隙及裂紋進行封堵處理,提高墻體自身粘結能力和抗堿、防水功能。
(3)待界面劑固化干燥后,重新在內墻面施工抹灰層。
(4)待抹灰層達到設計強度后,對涉及泛堿的內墻面進行全面防水處理,防水層高度不低于1.8m。
(5)在防水層表面涂刷一層乳液界面劑,以防衛(wèi)生間裝飾瓷磚空鼓、脫落。
(6)鋪貼瓷磚,使用專用粘結劑,并用專用勾縫劑填縫。
(7)在衛(wèi)生間過門石處制作蓄水圍坎,高度不低于50mm,同時對已處理的整個內墻面進行淋水試驗。檢查并確認外墻面再無水跡和變色,表明原滲漏部位已處理完畢。
03、衛(wèi)生間外墻面處理
(1)拆除衛(wèi)生間外墻乳膠漆層、膩子層、抹灰層后,清理基層,采用干粉型界面劑對外墻面縫隙、孔洞進行封堵,提高墻體自身粘結能力和抗堿、防水功能,杜絕墻體、砂漿內的堿性離子被水分帶出。
(2)待界面劑固化干燥后,重新對泛堿部位施工抹灰基層,澆水養(yǎng)護不少于3天。
(3)對涉及泛堿的整個外墻面全面刮批膩子。
(4)待膩子干燥后打磨和補平,并涂刷乳膠漆,待其固化干燥后,進行淋水試驗。
04、改善外部條件
保持室內通風、干燥,防止用水飛濺、地面積水、衛(wèi)生潔具滲漏、地下水口堵塞;衛(wèi)生間門應經常開啟,以減小墻面內外溫差。
按上述措施對墻面進行處理后,可有效解決泛堿問題,達到預期的效果。